top of page

如何避免另一半出軌?心理學家教你「預演效應」護航愛情!

在Hypnosis Institute最近一場畢業治療師聚會中,我們以「出軌個案」為主題,討論了很多現場會遇到的兩難。最令人深刻的,是這條提問:有什麼可以預防另一半出軌?


答案令人意外——不是道德綁定,不是看緊手機,而是:

🧠 預演效應(Pre-Exposure Rehearsal Effect)

這個心理現象指:當一段關係曾「一起想像過危機場景」並坦誠討論,當危機真的來臨時,雙方的情感免疫力會更高。

例如:

✔️ 討論「如果哪天有人對你示好,你會怎樣想?」

✔️ 問彼此「你最怕自己在關係中變成怎樣的人?」

✔️ 分享「曾被誘惑但選擇忠誠」的內心掙扎

這些不是在挑釁,而是在建立關係中的預知力與透明度


在催眠治療中,這種「情境預演」常用於調節情緒反應,讓大腦與潛意識先進行一輪模擬,未來面對誘惑與壓力時,不會慌亂或逃避。


---


當中一個問題引發激烈討論:為什麼有些人選擇原諒出軌?


你可能會說是愛、是無奈、是放不下,但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更潛意識層面的解釋:

🧠 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當一個人「明知被背叛」卻「仍選擇留下」,內在會產生兩種信念衝突:❶ 我不值得被傷害❷ 我仍選擇這段關係

為了降低這種不協調帶來的不安,潛意識會啟動「合理化機制」來重整想法,例如:

✔️「他只是犯了一次錯」

✔️「我們還有孩子/家庭/歷史」

✔️「也許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好」

這些說法未必完全理性,但卻是潛意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方式,讓人可以在情感崩塌後暫時維持內在平衡


在催眠治療中,我們經常協助個案面對這類「認知錯位」的情緒糾結,而不是急於給答案,而是陪伴他們走過潛意識中那段混亂又渴望理解的歷程。


---


其中一個熱門話題:知道朋友被出軌了,該不該告訴他?


你可能以為自己會挺身而出,但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人都被一種無聲機制影響決定:

🧠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當我們發現某件事需要介入時,只要知道「還有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潛意識便會默默降低責任感,想著:「不如等其他人出聲,我講會唔會搞尷尬?」

在出軌事件中尤其明顯:

✔️ 怕破壞友情

✔️ 怕說錯被誤會

✔️ 怕承擔之後的情緒洪水

這些擔心其實都來自潛意識中的「自我保護本能」,並不等於你冷漠,只是你沒被訓練好去承接那份重量。


而在這次Hypnosis Institute的聚會中,治療師們除了探討個案處理技巧,更深入討論了:當我們被捲入這種道德兩難時,怎樣調整內在立場與情緒界線?

這些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為成熟助人者的內在功課。


---


這場Hypnosis Institute 的聚會,不是只談技術,更是每位治療師的內在整理。在支持別人愛情的過程中,我們也重新問自己:「我準備好怎樣愛,怎樣守護,怎樣誠實了嗎?」


Hypnosis Institute 不只是學習技巧的地方,

更是讓治療師持續成長、彼此支持的平台,每次聚會,都是潛意識的再整理,

持續探問「人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選擇」的成長空間。

這次聚會,讓治療師對「原諒」多了一份理解,也對當事人多了一份寬容。


立即探索課程詳情:

國際認證NGH及AIM註冊催眠治療師證書 暨 ​CIC英國特許高級催眠教練課程


心理學與潛意識解構預防出軌的潛在方法與治療師應對策略圖解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