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催眠治療師的學習心得與經驗分享:從迷惘到自信的專業旅程

Updated: May 27

許多催眠治療師在學習初期會遇到相同的情況——懷疑自己、擔心記不住流程、不確定暗示語句是否有效。但在這條助人之路上,正是透過一次次練習與反思,催眠師才能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節奏與信心。本文整理多位學員的實務回饋與 Charles Leung 導師的觀察,提供你在學習路上的參考與同行力量。


✍️ 學員心得一:最初不敢開口的我,竟然能引導他人放鬆

「剛開始上課時,我連說出一段誘導語都會緊張結巴,擔心對方覺得我『不夠專業』。但 Charles 導師說:『不需要完美,只要真誠。』於是我開始每天早上朗讀誘導語,三週後,我第一次看到個案在我面前自然放鬆下來,心中充滿感動——原來我真的可以做到。」


✅ 學習催眠不是背誦,而是建立連結與信任的語氣與節奏。

✍️ 學員心得二:當我學會「傾聽自己」,才能穩定陪伴他人

「曾經我在練習中總是專注技巧,不敢犯錯,但越這樣,越無法真正進入狀態。後來我學會先覺察自己的呼吸與情緒,練習用催眠語言對自己說話。也許個案能感受到我的穩定,他們更願意進入催眠狀態,那份療癒是雙向的。」


✅ 成為催眠師,首先要成為自己情緒的朋友。

✍️ 學員心得三:從文字到語言,從理論到感覺

「我一開始以為學會流程就能做好催眠,但當我真正接觸個案後,才發現光靠記憶不夠。Charles 帶領我們從案例出發,示範如何自然地串接語句,如何觀察當事人細微反應。我慢慢體會到,催眠不只是話術,而是一場互動中的共同節奏。」


✅ 讀懂教材不等於讀懂人,催眠是人與人之間的覺察與共鳴。

👨‍🏫 Charles Leung 導師觀點: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催眠風格

Charles Leung 是 Hypnosis Institute 創辦人,擁有超過15年催眠教學與實務經驗。他指出:


「初學者容易急於成為別人眼中的『專業模樣』,但其實,找到最自然的你,就是最穩定的催眠力量。」

他建議學員不需急於模仿,而是結合自身背景、聲音、語速與價值觀,打造個人風格的語言節奏。


✅ 小結:每位催眠師的學習軌跡都值得被尊重與看見

催眠治療師的養成,不是一場技術的比拼,而是一段不斷看見自己、理解他人、並願意持續調整與實踐的歷程。願每位學員在這條路上,都不孤單,也不急躁。


立即探索課程詳情:

國際認證NGH及AIM註冊催眠治療師證書 暨 ​CIC英國特許高級催眠教練課程



催眠師透過靜心練習學習傾聽自我情緒,提升與個案互動中的穩定性
催眠師透過靜心練習學習傾聽自我情緒,提升與個案互動中的穩定性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