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語言的力量:催眠技巧如何優化 NGO 個案溝通

在非牟利機構(NGO)的日常服務中,個案溝通是工作者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無論是個人輔導、家庭訪談還是危機干預,語言都是連結與支持的橋樑。然而,多數社福專業訓練較少關注語言結構與情緒反應之間的深層關係。


近年來,部分機構開始導入催眠技巧中所強調的「語言引導結構」,發現不但能提升個案的參與度,也讓會談過程更具安全感與情緒穩定性。


Hypnosis Institute 與多間本地 NGO 合作催眠語言應用培訓,目的是讓前線員工掌握「潛意識可接受語句」的特性,避免無意中激化個案防衛反應。例如在與情緒高漲的個案互動時,將「你為什麼這麼激動?」改為「你現在這樣的感受,我明白是因為你經歷了一些難受的事」,就能讓對方感到被接納而非被挑戰。


此外,催眠技巧中常用的「三階段語言設計」也被廣泛應用於個案會談流程,包括:

  1. 建立安全場域(語氣與用詞營造信任)

  2. 聚焦內在感受(引導個案說出真實情緒)

  3. 帶出正向資源連結(激活個案已有的力量與記憶)


例如有社工分享,過去個案只說「我很煩」,但在使用催眠式語言技巧後,個案會主動補充「我覺得好像沒人聽得懂我講的意思」,從情緒描述進入更深的自我認識。


這些技巧並非魔法,也不牴觸現有的輔導理論,而是為語言溝通加入潛意識的理解與穩定性結構。當 NGO 員工學會使用這種語言方式,會談不再只是「資訊交換」,而是一種情緒照顧與心理支持。


催眠式語言技巧的應用,正逐漸改變香港 NGO 的個案工作面貌,讓支持變得更深入、更人性化,也更有力量。


一站式︱心理學︱企業及學校培訓

拋棄公式培訓,我們關心機構的培訓需求


NGO 工作人員於會談中運用催眠語言技巧,與個案進行深度情緒溝通。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