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創傷現場到自我重整:NGO 前線人員的催眠支援體驗

在香港許多非牟利組織(NGO)中,前線人員經常面對創傷現場——包括家庭暴力、自殺危機、移民家庭情緒問題、災後介入等。這些工作內容不僅挑戰專業能力,也深深考驗工作者的內在穩定與心理承載力。


長期暴露在這些高壓環境中,不少社工、外展人員與輔導員出現焦慮、失眠、過度警覺,甚至感官麻木與工作抽離感。這些狀況常被忽視,但卻直接影響到服務品質與職涯穩定性。


近一年來,部分 NGO 開始導入「催眠式放鬆訓練」與「自我催眠技巧」作為心理支援手段,讓前線人員能在危機支援後快速回到平衡狀態,重建內在秩序。Hypnosis Institute 為社福團體設計的課程強調在創傷處理後的「心理脫敏期」,協助參與者重整情緒與身體反應。


一位參加課程的青年外展社工表示:「過去我靠看影片或打遊戲放鬆,但那只是逃避。自我催眠讓我真正安靜下來,面對那天深夜送急症的恐懼與疲倦。」


催眠技巧的運用並不等於治療創傷,而是幫助前線人員找到心理釋壓與自我修復的節奏。例如課程中常用的「內在小孩催眠」,透過想像場景結合節奏呼吸,引導大腦逐步從警覺模式轉入穩定模式,達致內在平衡。


多間 NGO 在實踐後發現,這類技巧能提升員工對自身心理狀態的敏感度,也鼓勵他們將自我照顧視為專業倫理的一部分,而非「奢侈行為」。


隨著創傷知情理念逐漸普及,結合科學原理與潛意識技術的催眠訓練,有望在未來支援更多前線心理工作者走出創傷現場,並走回自己。


一站式︱心理學︱企業及學校培訓

拋棄公式培訓,我們關心機構的培訓需求


一位社工在戶外休息時閉眼進行自我催眠練習,回復內在穩定。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