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式訓練如何融入 NGO 員工福祉政策:一場從壓力管理到內在訓練的轉向
- Hypnosis Institute

- Jul 12
- 2 min read
香港 NGO 業界一直以來重視服務對象的福祉,但對於前線員工的心理健康支持,仍多以「外部減壓」為主——例如員工活動日、靜觀工作坊或外展旅遊。然而,隨著前線壓力長期積累、離職率攀升,以及疫情後心理創傷逐步浮現,越來越多機構開始意識到:員工的心理穩定,是可持續服務的基礎。
為此,部分 NGO 開始由傳統壓力管理走向「內在訓練」策略,而自我催眠與催眠式語言練習,正是這轉型中的一環。
Hypnosis Institute 協助多間本地 NGO 在過去一年內設計並推行員工內部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催眠式呼吸、內在想像場景建構、情緒語言重塑與睡前穩定練習。這些技巧不講求深度治療效果,而是提供一種能在繁忙工作中自行操作、快速進入穩定節奏的方法。
員工在工作日中以 5 分鐘完成自我催眠練習,能顯著改善午後注意力渙散、會議前緊張與下班後過度疲憊等問題。最常見的反應是:「我以為要睡著才叫催眠,原來坐在辦公室也能清醒地重啟情緒系統。」
除了個人層面,也有機構將催眠式訓練融入整體福祉政策中,例如:
為中層主管設計「穩定語言回應」課程
在晨會引入簡短穩定練習
於績效評估中加入員工自我情緒調節能力項目
這代表 NGO 開始將心理韌性視為專業能力的一部分,而不僅是個人責任。催眠訓練不再只是選修,而逐漸成為制度設計中的一部分。
催眠式語言與自我訓練的進入,不僅照顧員工的身心健康,更深層地傳達出:一個照顧別人的組織,也值得好好照顧自己的人。
一站式︱心理學︱企業及學校培訓
拋棄公式培訓,我們關心機構的培訓需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