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少年中心中的催眠式活動:如何引導情緒與建立安全感

在香港的青少年服務中,「情緒不穩」、「難以信任成人」、「缺乏自我調節能力」是許多前線社工與導師面對的共通挑戰。尤其是處於家庭壓力、學業挫折、身分認同掙扎的青年,往往抗拒對話、逃避諮詢,甚至出現行為偏差。

為了建立更有效的支持連結,近年一些 NGO 開始嘗試引入「催眠式活動」,透過輕巧而具引導性的語言、呼吸節奏與感官引導練習,讓青少年在安全、無評價的情境下接觸自己的情緒與潛意識狀態。

Hypnosis Institute 在與青少年中心合作推行一年後發現,這些活動有以下三大作用:

一、降低防衛,營造心理安全感催眠式活動通常在輕鬆開場後進入想像練習,例如引導參與者閉上眼睛想像一個安全空間,再透過描述聲音、氣味與感覺,讓他們進入情緒放鬆的狀態。許多青少年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被允許什麼都不用說,也不會被批評地感受自己」。

二、提升自我覺察與情緒語言能力在活動結束後的回饋環節,參與者多能用更具體的方式描述自己當時的狀態,例如「我剛才想到家裡的飯桌,那是我覺得最安心的地方」,或「我以前沒發現原來我緊張時呼吸會變很快」。這些覺察成為日後諮詢與輔導的起點。

三、改善小組互動與信任感催眠式活動也常用於小組動力建立的初期階段,幫助參加者在安靜中連結,減少比較與批判心態,創造更具包容性的小組氛圍。

這些活動不強調「治療」,而是讓青少年逐漸熟悉自我內在空間與反應機制,打開與自己對話的大門。對前線工作者來說,這也是一種非語言式的信任建立工具,幫助他們更柔軟地接近被社會標籤與自我否定困住的年輕人。

催眠式活動的設計簡單、安全,可由受訓導師於社區中心、小組活動或個人時間中靈活使用,成為情緒教育與潛意識穩定的實用起點。


一站式︱心理學︱企業及學校培訓

拋棄公式培訓,我們關心機構的培訓需求


一群青少年在社區中心參與催眠式引導活動,表情放鬆且投入。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