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催眠式放鬆如何改變 NGO 團隊動力與合作模式:來自前線的觀察

在香港 NGO 界,團隊合作與溝通是服務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前線人員長期面對高壓、高情緒勞動的工作環境,容易出現疲倦、溝通失效、角色衝突與團隊磨擦。傳統的團建活動雖然有助於舒緩壓力,但往往成效短暫,難以深入觸及心理層面。


因此,部分 NGO 在過去一年嘗試將「催眠式放鬆練習」融入團隊日常運作,不再僅以遊戲或講座為主,而是讓員工透過深度放鬆與自我調節,重整內在狀態,再進入溝通與合作。


Hypnosis Institute 所設計的團隊催眠式放鬆流程,包含三個階段:

  1. 情緒歸零練習:使用簡單的語音引導與呼吸節奏,協助參與者進入穩定狀態,暫時卸下日常職場角色。

  2. 共同想像空間建構:透過語言引導讓團隊成員共同進入正面、安全的內在場景,強化「同在」感與信任基礎。

  3. 放鬆後對話:以溫和的語言開展討論,引導表達而非辯論,轉化潛在衝突與距離感。


參與機構反映,這類練習不僅讓員工「放鬆下來」,更讓團隊之間多了一層深層連結。例如有社工表示:「我發現原來我一直以為某位同事很強勢,是因為我自己緊張時無法聽進對方的語氣。」

催眠式放鬆成為一種「心理同步工具」,協助 NGO 團隊建立情緒一致性與同理互動,特別適合用於:

  • 高壓任務後的集體穩定

  • 部門間溝通前的情緒鋪墊

  • 團隊重整或領導層更換期


這類非對抗式、非評價性的溝通基礎建設,使原本碎裂的團隊情緒重新整合,也讓員工在「人」的層面再次看見彼此。


當 NGO 願意在內部文化中加入這類看似柔軟卻具實效的練習,意味著組織正朝向更有韌性、也更關懷人的方向邁進。


一站式︱心理學︱企業及學校培訓

拋棄公式培訓,我們關心機構的培訓需求


ree

Comments


bottom of page